来源:新华社

链接:https://paper.cnstock.com/html/2024-07/04/content_1939407.htm

全国科技大会召开数日后,科技金融迎来重要顶层设计。日前,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要求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

专家表示,发展科技金融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保障国家安全的现实需要,也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必然要求。未来,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将全面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力、强度和水平,为各类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金融对科创的支持力度明显提升

近年来,为适应新的战略需要,金融系统把支持科技创新作为优化资金配置结构的重要方向。

有利于科技金融发展的制度框架、政策工具持续完善,科技金融位列“五篇大文章”之首;央行发布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

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和服务质效明显提升。过去五年,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年均保持30%以上的增速;科创票据累计发行8000亿元;超过1700家专精特新企业在A股上市,创业投资基金管理规模达到3万亿元。

“近年来,我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强度和水平持续提升,金融产品和服务推陈出新。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银行信贷、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和创业投资等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金融服务。”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不过,我国科技金融仍处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难以充分满足科技创新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需求。

对此,《工作方案》要求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银行贷款—资本市场融资”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

“我国科技金融发展在融资结构、配套条件、金融机构服务能力等方面仍存薄弱环节。”中国银行研究院马天娇表示,《工作方案》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举措,可以推动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全面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力、强度和水平,为各类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完善科创支持机制

在市场人士看来,资本市场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是“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重要枢纽。以注册制改革为牵引,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和成长性进一步增强,直接融资支持科技创新的作用越发明显。

“要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功能,提升服务科技型企业的包容性和可持续性。”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创新是高投入、高风险的长周期活动。股权融资“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特征,天然适应科技创新融资需求。其中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在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培育“独角兽”科技企业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近年来,资本市场持续深化改革,大力推动关键制度创新,优化融资结构,引导要素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更好地发挥了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功能,服务新质生产力的质效不断提升。

今年以来,证监会先后发布了“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十六项措施”和“深化科创板改革八条措施”,为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硬科技”企业,建立和健全股权融资以及并购重组的“绿色通道”。同时,积极完善并购重组的支持政策,提高并购重组估值包容性,丰富并购重组支付工具,鼓励并购基金更好发挥作用。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畅通“募投管退”全链条。“特别是拓宽创投资金来源和退出渠道,提升创投机构综合性服务能力,发挥好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精准服务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委员付立春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在资本市场“活水”的滋润下,一批打破国外垄断、自主创新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成功上市。目前5000余家A股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超过一半,高科技行业市值占比由2017年初的约20%增长至近40%。

优化信贷结构更多投向科创领域

考虑到短期内我国仍将以间接融资为主,信贷依然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科技金融将成为未来信贷结构优化的一大方向。

当前,关注企业的创新性和成长性,“不看砖头看专利”的“技术流”风险评估模式,在银行业得到广泛运用。比如,在“技术流”模式下,建设银行围绕科技企业知识产权等创新核心要素,以一系列量化指标为标准,评估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通过对科技型企业“看得懂、摸得透”,银行可以对其发放信用类贷款。

金融政策工具也正引导信贷资源更多投向科技创新领域。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等推出“科创企业创新积分信用贷款”模式,明确专项风险补偿机制,支持金融机构运用“创新积分制”评分,对科技型企业精准画像,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可得性。